<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信息索引号: 11410600005717350B/2021-05489
        发文字号: 鹤民令[2022]90号
        成文日期: 2021年10月13日
        发文机关: 市民政局
        有效性: 有效

        365老玩家入口_365游戏厅网页登录_365bet最新技巧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试行)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6日11:39来源:市民政局浏览次数:

        365老玩家入口_365游戏厅网页登录_365bet最新技巧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根据《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豫办〔202026号)、河南省民政厅关于印发〈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豫民〔20217号)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特困人员认定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应救尽救,应养尽养;

        (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三)严格规范,高效便民;

        (四)公开、公平、公正。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统筹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特困人员认定的受理、审核确认工作,及时将审核确认结果报县级民政部门。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章  认定条件

        第四条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一)无劳动能力;

        (二)无生活来源;

        (三)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

        第五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本办法所称的无劳动能力:

        (一)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16周岁但未18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或者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

        )残疾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肢体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视力残疾人。

        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  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其财产符合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应当认定为本办法所称的无生活来源。

        特困人员收入和财产状况的核算方法参照《河南省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办法》(豫民〔20215号)规定执行

        第七条  法定义务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本办法所称的无履行义务能力:

        (一)特困人员;

        (二)60周岁以上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三)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本人收入低于当地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且其财产符合低保边缘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

        (四)重度残疾人和残疾等级为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本人收入低于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且其财产符合低保边缘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

        (五)无民事行为能力、被宣告失踪或者在监狱服刑的人员,且其财产符合低保边缘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

        )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或满16周岁后仍在接受义务教育或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

        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同时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和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条件的未成年人,选择申请纳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的,不再认定为特困人员。

        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人员,不再适用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残疾人,不再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第三章  申请及受理

        第九条  申请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应当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他人代为提出申请。

        申请材料主要包括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劳动能力、生活来源、财产状况以及赡养、抚养、扶养情况的书面声明,承诺所提供信息真实、完整的承诺书,残疾人应当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申请人及其法定义务人应当履行授权核查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手续。

        第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居民的生活情况,发现可能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应当告知其救助供养政策,对因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等原因无法提出申请的,应当主动帮助其申请。

        第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备的,予以受理;材料不齐备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补齐所有规定材料。

        第四章  审核确认

        第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

        日起15个工作日内,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信息核对等方式,对申请人的经济状况、实际生活状况以及赡养、抚养、扶养状况等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审核意见。

        申请人以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配合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调查核实。

        第十三条  调查核实过程中,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视情组织民主评议,在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下,对申请人书面声明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调查核实结果的客观性进行评议。

        第十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拟确认为特困人员的, 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应当及时予以确认。对公示有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重新组织调查核实,视情组织民主评议,在1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重新公示。

        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简化优化认定程序,县级民政部门加强监督指导。

        第十五条  对确认的特困人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为其建立完善的救助供养档案,将经调查核实后确认为特困人员的名单连同申请、调查核实等相关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从确认之日下月起给予相应的救助供养待遇,并通过乡镇人民政府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布。

        第十六条  不符合条件、不予同意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作出决定3个工作日内,通过书面告知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城乡不一致的地区,对于拥有承包土地或者参加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的特困人员,一般给予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待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至城镇地区的,给予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待遇。

        第五章  生活自理能力评估

        第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下,对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在给予其救助供养待遇之前,确定特困人员应当享受的照料护理标准档次。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做好监督指导工作。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特困生活自理能力评估。

        第十九条  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依据以下6项指标综合评估:

        (一)自主吃饭;

        (二)自主穿衣;

        (三)自主上下床;

        (四)自主如厕;

        (五)室内自主行走;

        (六)自主洗澡。

        第二十条  根据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内容,特困人员生活自理状况6项指标全部达到的,可以视为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有3项以下(含3项)指标不能达到的,可以视为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有4项以上(含4项)指标不能达到的,可以视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第二十一条  加强老年人与特困人员自理能力档级的衔接。  

        根据《老年人健康能力评估标准》(DB41/T 1299—2016),将评定为能力完好”“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的,可分别认定为特困人员全自理、半护理、全护理类别。

        第二十二条  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发生变化的,本人、照料服务人、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及时报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接到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组织复核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认定类别。

        第六章  终止救助供养

        第二十三条  特困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终止救助供养: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被宣告失踪;

        (二)具备或者恢复劳动能力;

        (三)依法被判处刑罚,且在监狱服刑;

        (四)收入和财产状况不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

        (五)法定义务人具有了履行义务能力或者新增具有履行义务能力的法定义务人;

        (六)自愿申请退出救助供养。

        特困人员中的未成年人,可继续享有救助供养待遇至18周岁;年满18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或者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可继续享有救助供养待遇。

        第二十四条  特困人员不再符合救助供养条件的,本人、照料服务人、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告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准终止。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工作中发现特困人员不再符合救助供养条件的,应当及时办理终止救助供养手续。

        第二十五条  对拟终止救助供养的特困人员,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其所在村(社区)或者供养服务机构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作出终止决定并从下月起终止救助供养。对公示有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调查核实,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终止救助供养决定,并重新公示。

        对决定终止救助供养的,应当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将终止理由书面告知当事人、村(居)民委员会。

        第二十六条  对终止救助供养的原特困人员,符合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其他社会救助条件的,应当按规定及时纳入相应救助范围。

        第七章    

        第二十七条  审核确认工作已下放至乡镇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监督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特困人员认定工作,在每年度内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抽查特困人员认定情况。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176月印发的关于印发365老玩家入口_365游戏厅网页登录_365bet最新技巧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鹤民〔201743号)同时废止。

         

        附件1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参考版)

        附件2: 特困人员自理能力评估表(参考版)

        附件1:

        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参考版)

         

        项目

        评估分数

        内 容

        进食

        0

        1

        3

        5

        □使用餐具将饭菜入口、咀嚼、吞咽等步骤能独立完成

        □使用餐具,需部分帮助,在切碎、搅拌等协助下能完成进食

        □使用餐具有困难,需要帮助将饭菜送入口、咀嚼、吞咽等进食活动

        □需依赖他人,完全需要帮助,或有留置营养管

        穿(脱)衣服

            0                                                          

        1   

         

        3

        5

        □能独立完成穿(脱)衣、鞋袜、系扣、系鞋带、拉拉链、整理衣物

        □穿(脱)衣需要他人协助,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部分穿(脱)衣(需要

        他人帮助整理衣物,系扣、系鞋带,拉拉链等)

        □在他人协助下,仍需要在较长时间内完成穿(脱)衣

        □完全需要帮助穿(脱)衣

        修饰及洗浴

        0

         

         

        1

        3

        7

        □能独立完成修饰包括漱口、刷牙、洗脸、洗手、义齿清洁、口腔护理、

        梳头、洗脚、清洁会阴部、剃须、修剪指(趾)甲;独立完成洗浴过程

        包括擦浴、盆浴、淋浴

        □修饰能独立完成,需要协助洗浴

        □部分修饰在他人协助下能完成,需要帮助洗浴

        □修饰、洗浴完全需要帮助

        控制大小便

        0

        1

         

        3

        5

        □能完全控制大小便

        □偶尔大小便失禁(大便每周<1次,小便每天<1次、每周>1次),或尿急

        (无法等待便盆或无法及时赶到厕所)或需要他人提示

        □经常大小便失禁,在很多提示和协助下尚能使用便器

        □完全需要帮助,排尿、排便完全失控,或留置导尿管

        如厕

        0

         

        1

        5

         

        10

        □如厕自行不需协助。便后能自理及整理衣裤,冲水。使用便盆者,可自

        行清理便器

        □基本上无需协助或介助辅助具能如厕或使用便器

        □需部分帮助(在提示或需他人搀扶如厕、便后冲水或整理衣裤。使用便

        盆者,可自行取放便盆,但需他人清理)

        □如厕完全需要帮助

        移动

        0

         

         

        1

         

        5

         

        10

        □独立完成站立、床椅移动、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移动;使用或不使用

        辅具皆可独立平地行走45m以上;能自行上下楼梯(允许偶有扶楼梯扶手

        或使用拐杖,连续上下10-15个台阶)

        □需部分帮助借助辅助装置或较小外力能完成站立、转移、平地行走、上

        下楼梯(需使用拐杖、他人搀扶或语言指导、或扶楼梯等)

        □借助较大外力才能完成站立、转移、平地行走,较大程度上依赖他们搀

        扶,或需坐轮椅上自行移动。不能上下楼梯

        □卧床不起;休息状态下时有气急喘息,难以站立,移动完全需要帮助

        生活自理能力总分


        上述6个项目之和

        生活自理能力等级

        □全自理:总分<=5分

        □半自理:总分6-18分

        □全护理:总分>=19分

         

        备注:1、如当地老年人、残疾人护理政策涉及到特困人员,按相应的老年人介护、介助标准和残疾人托养服务标准确定。

        2、如委托具有评估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评估,以第三方机构评定标准确定。

         

        附件2:

        特困人员自理能力评估表(参考版)

         

        姓名


        性别


        民族


        照片

        粘贴处

        身份证号


        家庭住址


        供养机构/代养人


        本人电话


        供养机构负责人/代养人电话


        评估小组  评估意见

        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   

        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

         

        签  字:                                  年   月   日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确认意见

         

         

         

                         

                                             

         

         

                                              年   月   日(盖章)

         

                                                

        注:1.此表一式三份,村(居)民委员会或供养机构、乡镇(街道)、县(民政部门各存档一份。

        2.评估小组可由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供养机构)人员组成,或委托第三方。评估组不得少于3人。

        3.被评估人具备评估指标中的相关能力,在对应的□内打“√”,否则打“X”。